前文出版後,我也以電郵將全文發送至我認識的CXO 朋友,包括過往曾一起工作的舊同事、在商協會及社交活動中認識的朋友,有些是近年也保持聯繫的朋友,有些是交換名片後未有機會再碰面的朋友。
結果收到一些回應,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電郵伺服器彈回來的傳送失敗通知Delivery Status Notification (Failure),因為近幾年來,世界金融風暴、海嘯、危機不斷發生、和中國營商政策的改變,引致不少公司倒閉或裁員,所以不少CXO朋友的業務或職業也改變了,自然舊公司的電郵地址也失效了。
其餘百分之五的回應是:
1)「你文章所述屬實,我十分認同,會與公司其他CXO 商量,以作改善。」
2)「我好像是你所說的一類CXO。」
3)「我想參加你舉辦的工作坊,但我公司是一直沿用Outlook Express 的。」
4)「我公司的IT同事會處理的。」
5) 「我公司是用Outlook的,我會派一位IT 工程師參加你的工作坊。」
對比我發出給CXO 朋友的電郵數目,這幾天收到真正的回應,祗佔百分之五左右,這也與我以前的文章「百分之五」相約。在此,謹對給我回應的朋友致謝。
我於前一文章中所提及大部分CXO 不懂得使用電腦,資訊管理技巧貧乏,因此而遲覆或是漏覆電郵是非常普遍的,並非針對某一朋友而言,希望自行「對號入座」的朋友不要介意。其實,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大部分企業的員工包括CXO,因缺乏適當的培訓,故對其公司採用的資訊管理系統,無論是Lotus Notes、MS-Outlook或Google App 的功能都認識不深,每天都只使用系統中的百分之五至十的功能,白白浪費了公司投資了的電腦硬件、軟件、網絡基建及最寶貴的人力資源。這都是企業管理層須關注和改善的地方,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是一個可以零成本達至提升工作生產力和通訊文化的品質方案。
上述百分之五給我回應的CXO朋友都有誤解,我在此再作解釋:
1)提升工作生產力和通訊文化的責任,並非IT部門的職權所能擔當的,一般中小企的IT資源有限,IT人員在支援各部門在軟硬件及網絡基建、系統維護及程式編寫上已很忙碌,根本無暇兼顧,況且一般IT人員也不精通資訊管理及培訓工作。
2)提升工作生產力和通訊文化,看似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但因公司沒有明確的政策釐定,所以人力資源部也沒有預算這方面的資源,更遑論其他部門了。
3)在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下,資訊系統如Lotus Notes 或MS-Outlook 的郵件管理功能,可助用家自動分開緩急先後的郵件、快速搜尋與重要客戶的通訊、杜絕垃圾郵件的煩擾、提醒待回覆及待處理的郵件、和其他可提升效率的功能。可是,大部分的用家都僅懂得收發郵件,不懂得其他管理功能,對不斷湧進的郵件應接不暇,自然會發生遲覆、漏覆甚至找不到客戶的重要電郵呢。
4)很多人不知道微軟公司的Outlook Express 與 Outlook 的分別,故採用只有簡單電郵功能的免費軟件Outlook Express,將已付款購買,具有強大資訊管理功能的Outlook 棄置不用。Outlook Express 除了欠缺多項資訊管理的功能外,其祗得2G的數據容量,頻密的封存需要,令用家及公司的IT 員工增加工作負擔和不便。
5)企業的CXO,除了須處理電郵外,也須組織及出席會議/社交活動、利用人際網絡發展業務、和跟進重要工作項目等,MS-Outlook 正是能夠幫助用家有效地管理這些事情的工具。但繁忙的工作令他們沒有時間去學習和了解其資訊管理系統的好處,容易從通訊中令他人覺得該CXO 及其公司存在「義廉恥」的通訊文化。
6)一間公司中,會有少部分員工熟識用電腦及Outlook 的功能,但因大部分同事都不熟識及只會用最基本的收發電郵,甚至袛用Outlook Express, 他們只好「隨波逐流」,也因職權問題不會向管理層建議使用Outlook,於是依舊各施各法。
7)以我多年在多間上市公司、商協會及中小企的工作經驗,絕大部分的企業未能推行有效的資訊管理,是由於管理高層都忙於產品研發、接生意、搞生產、改品質、減庫存、覓人才、理財務等高優先事務,對資訊管理沒那麼重視,要改進也不知從何入手。
所以我特別為CXO 設計的「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的對象集中於企業的管理層,這並非適合IT 人員進修技術的課程。藉著了解Outlook 的各項功能和應用秘技、資訊管理五常法及其好處,CXO 學員可評估是否可以在其企業中推行這品質管理方案。
所以,若果對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有興趣但剛巧因事不能參加10 月15 日或11月5日工作坊的CXO朋友,可聯絡本人安排上門講解這零成本的企業改善方案。
不要猶疑,立即行動, 在資訊泛濫擴大為資訊海嘯前,為你的公司引進資訊管理五常法吧!
參考文章:
告別「義廉恥」的通訊文化 (一)
告別「義廉恥」的通訊文化 (二)
為他人設想 - 正確應用電郵管理及通訊文化
資訊管理五常法 (一)
資訊管理五常法 (二)
資訊管理五常法 (三)
資訊管理五常法 (四)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iPad 2 + MTV7000D = 全方位個人影視娛樂方案 (二)
這次升級,令串流播影App的介面,在「直播電視」右邊,多了「錄影節目」的分頁,內裡詳列各錄影節目,祗須選按便可重播。此外,也加了一個Standby 按鍵,可隨時控制MTV7000D 的開關,十分方便。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電子產品可藉Firmware作網上升級,為製造商和用戶提供雙嬴的方案。我期待下次升級令MTV7000D 能在串流播放App 上控制其他接駁輸入的設備如PS3, Media Player等(現時祗可播放,不能遙控),那便更加完美了。
作為一個喜愛電子影音產品和iPad 2的用家,我高度推薦iPad 2 + MTV7000D這全方位個人影視娛樂方案予有同樣愛好的朋友。
歡迎支持這網誌文章的朋友加入為「追蹤者」,以示支持。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為CXO 朋友而設的「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工作坊(一)
今日是我離開製造業進入顧問服務行業的十週年,這十年間從辦理商會活動及培訓工作中我認識了不少位居企業或機構管理高層的朋友,無論是公司主席、董事總經理、行政總裁、副總裁、董事、總監、總經理、高級經理、商協會主席及理事,學校校長/副校長等,我統稱他/她們為CXO。
所有CXO 朋友都有高深的學識,在有機會見面的活動中,他/她們都表現得很友善、彬彬有禮、有高瞻卓見和成功的事業,令人尊敬 ; 但有部分CXO朋友在通訊的回應、約會的守時、和承諾的實現上,令人感覺判若兩人,存在很多改善空間。例如:
今時今日,在商務應用上,不可能不用電子郵件,大部分公司都是採用微軟的Outlook, 但有不少的中小企,甚至跨國企業的香港分公司,對員工是否真正充分應用公司購買了功能強大的Outlook, 還是用了免費但功能簡單的Outlook Express, 也沒有考究或規定,只任由員工的喜好和認識去自行選用。員工因不懂得有效的資訊管理方法,除了令工作生產力低落外,也會因回覆客戶電郵遲誤而影響生意,這都是企業管理層的責任啊。
為了幫助這些CXO朋友,我最近設計了一個專以CXOs為對象的管理課程 -「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企業管理層工作坊,有以下的特色:
1)內容全是關於管理層須知的企業及個人資訊管理應用方法,不涉及程式設計及網絡設定。
2)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業都採用MS-Outlook 為資訊管理系統,這工作坊幫助這些企業管理層了解這系統如何能幫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
3)由曾任職多間上市公司CXO、商會秘書長/總幹事的資訊管理資深教練主講,分享以下CXOs須知的秘技:
5) 獨家提供相關網誌文章分享及教學篇,方便學員隨時參考。
資訊科技及互聯網技術一日千里,訊息泛濫令人應接不暇。作為企業管理層,在這「快魚食慢魚」的商業社會,應與時並進,以身作則,了解公司的資訊管理系統的應用,學習提升個人資訊管理技巧,並帶領公司員工,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 - 可持續改善企業資訊管理成效的品質方案。
我誠意邀請各位CXO朋友,報名參加於10月15日(適合MS-Outlook 2003/2007的用家)或11月5日(適合MS-Outlook 2007/2010的用家) 舉行的-「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企業管理層工作坊。
參考文章:
為CXO 朋友而設的「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工作坊(二)
所有CXO 朋友都有高深的學識,在有機會見面的活動中,他/她們都表現得很友善、彬彬有禮、有高瞻卓見和成功的事業,令人尊敬 ; 但有部分CXO朋友在通訊的回應、約會的守時、和承諾的實現上,令人感覺判若兩人,存在很多改善空間。例如:
- 他/她們工作繁忙,經常開會、出外公幹、穿梭中港廠房辦公室、應酬多,故較難以電話與他們直接通話,以電話或短訊留言卻甚少獲回覆。
- 發電郵給他/她們,回應很慢或沒有回應。
- 約好見面或開會,經常遲到,甚或忘記出席,有時會去錯地方。
- 承諾了的工作,很多時都過期。
今時今日,在商務應用上,不可能不用電子郵件,大部分公司都是採用微軟的Outlook, 但有不少的中小企,甚至跨國企業的香港分公司,對員工是否真正充分應用公司購買了功能強大的Outlook, 還是用了免費但功能簡單的Outlook Express, 也沒有考究或規定,只任由員工的喜好和認識去自行選用。員工因不懂得有效的資訊管理方法,除了令工作生產力低落外,也會因回覆客戶電郵遲誤而影響生意,這都是企業管理層的責任啊。
為了幫助這些CXO朋友,我最近設計了一個專以CXOs為對象的管理課程 -「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企業管理層工作坊,有以下的特色:
1)內容全是關於管理層須知的企業及個人資訊管理應用方法,不涉及程式設計及網絡設定。
2)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業都採用MS-Outlook 為資訊管理系統,這工作坊幫助這些企業管理層了解這系統如何能幫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
3)由曾任職多間上市公司CXO、商會秘書長/總幹事的資訊管理資深教練主講,分享以下CXOs須知的秘技:
- 正確的電郵戶口設定,確保無論在世界各地公幹,也可用流動電腦接收及發出電郵 (在外間祗收到電郵卻不能發出電郵,是很多Ooutlook 用家經常遇到的問題)。
- 進階電郵管理技巧,自動區分電郵的緩急先後,令日理萬機的CXOs不會錯過須回覆及重要的電郵,而所有CC給自己的電郵則自動存於特定資料夾中備閱。
- 在國內工廠已接收的電郵,能於香港辦公室電腦Outlook中接收到; 相反亦然,確保不會因來往中港兩地而錯失任何電郵。
- 處理垃圾郵件的正確方法,包括杜絕接收垃圾郵件,和避免業務伙伴和朋友給你的電郵被誤作垃圾郵件而被系統刪除。
- 善用旗標及類別的技巧,以提醒待回覆及待處理的電郵,以達到「快回應」的通訊文化。
- 按個人需要設定各種「規則與通知」,提升電郵自動化管理效率。
- 應用極速搜尋重要資料方法,以達至「15秒內找出所需電郵」的資訊管理五常法要求。
- 收到可能從海外客戶或準客戶以非自己熟識語言表示的電郵,可一按鍵全文翻譯為中文/英文。
- 應用行事曆記錄約會、要事和召開會議,無線自動同步至iPhone/iPad/Android Phone/Tablet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按時自動提醒出席,提升個人時間管理效益。
- 進階應用「聯絡人」作人脈關係管理,製作個人電子名片。
- 環保應用電子記事,一按鍵記錄有用網頁資訊以作參考。
- 正確設定Outlook Today作每日工作概覽。
- 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作流動辦公室的應用分享。
- 何謂資訊管理五常法。
- 如何在企業中應用資訊管理五常法去提升工作生產力和企業文化。
5) 獨家提供相關網誌文章分享及教學篇,方便學員隨時參考。
資訊科技及互聯網技術一日千里,訊息泛濫令人應接不暇。作為企業管理層,在這「快魚食慢魚」的商業社會,應與時並進,以身作則,了解公司的資訊管理系統的應用,學習提升個人資訊管理技巧,並帶領公司員工,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 - 可持續改善企業資訊管理成效的品質方案。
我誠意邀請各位CXO朋友,報名參加於10月15日(適合MS-Outlook 2003/2007的用家)或11月5日(適合MS-Outlook 2007/2010的用家) 舉行的-「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企業管理層工作坊。
參考文章:
為CXO 朋友而設的「精通MS-Outlook,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工作坊(二)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MS-Outlook 「工作」的應用 - 教學篇 (二)
上文講到 Outlook 的「工作」用於「提醒自己的工作」,是一般懂得用這「工作」功能的用家都會用的。但另一樣用於「指派任務予他人」的功能,則絕少人會用。這功能很適合管理人,特別是經常出差、或團隊同事經常需外出工作的主管,應用這功能去作任務管理是最方便不過的事。
應用「工作」去指派任務的步驟如下(以Outlook 2007為例):
3. 按<指定工作> Assign Task,在下圖的工作(Task)分頁的<收件者>(To) 上選取欲指派這工作予的人員,一項工作只容許指派一人,以免責任不明確。
4. 按需要剔選「保留這個工作的更新複本在工作清單」" Keep an updated copy of this task on my task list" 及/或「當這個工作完成時,傳送一份狀態報表給我」 "Send me a status report when this task is complete" (建議全選,方便跟進)
5. 如有需要,可於下方資訊欄打上備忘文字,或到Insert 分頁加入文件,圖片或電郵作參考
6. 最後,按左上角的<傳送>(Send),指派工作便會經電郵發往相關人員的收件夾


應用「工作」去指派任務的步驟如下(以Outlook 2007為例):
- 在Outlook的「工作」(Tasks)上,按<新增> (New)
- 進入下圖工作Task分頁,填上主旨Subject、開始日期Start Date、到期日Due Date、提醒 Reminder,優先次序Priority 及完成百分比 % Complete
4. 按需要剔選「保留這個工作的更新複本在工作清單」" Keep an updated copy of this task on my task list" 及/或「當這個工作完成時,傳送一份狀態報表給我」 "Send me a status report when this task is complete" (建議全選,方便跟進)
5. 如有需要,可於下方資訊欄打上備忘文字,或到Insert 分頁加入文件,圖片或電郵作參考
6. 最後,按左上角的<傳送>(Send),指派工作便會經電郵發往相關人員的收件夾
7. 在收到被指派工作人員的回覆前,該工作會標示 "Waiting for response from recipient"
8. 被指派工作的人員會收到一封以"Task Request: Project B Proposal" 的電郵,詳述工作的要求及附件,並有<接受> Accept、<拒絕>Decline 等圖符按鈕供回覆。
9. 被指派工作的人員回覆後,該封電郵便會於Inbox 中消失,如果回覆是<接受>的話,該指派任務便會出現在雙方的「工作」列,及Outlook Today 的工作列中,以便跟進。若果回覆是<拒絕>的話,指派工作者會收到這回覆。
指派任務被接受後,接受者便變成這工作的持有人(Owner),當他/她更新該工作的完成百分比(% Complete) 或在 資訊欄上打上任何字(例如工作進度記錄等),當儲存後,指派工作者的「工作」及Outlook Today 上有關該項工作,會自動更新,凡逾期的工作會轉以紅色顯示。有需要時,可按"Send Status Report" 將這工作情況報告以電郵發放予其他人(沒有人數限制)。最後,當工作完成後,在Outlook Today 的工作上剔了完成,指派工作者無論在公幹或流動辦公,其手提電腦的Outlook Today也會同樣更新,令他/她可隨時隨地自動化管理一些重要的工作。
其實,最重要的是,企業中的資訊管理系統 - MS-Outlook 能幫助所有用家,自覺地跟進自己定下、及上司指派的重要工作,能如期完成,令客戶(包括內部客戶)滿意。
但是,一般企業都不重視公司的資訊管理系統,也沒有提供培訓予員工,若突然收到上司經Outlook 發來的「指定工作」,會不知所措,也會誤會上司信不過自己,所以要「白紙黑字」記下指派的工作,產生反感。
但若能藉著推行「資訊管理五常法」,提供全員培訓,除了令員工精通公司的資訊管理系統MS-Outlook 的功能和應用技巧,更了解資訊管理五常法的精神,明白團隊中應用Outlook 的「指定工作」是一種能提升工作如期完成率的最好方法(Best Practice),在資訊管理五常法的「常規範」和「常自律」下,公司所有部門的團隊都應用這做法,不存在上司對同事的不信任。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案例,我有一個業務策略性伙伴是一間IT外判服務的公司,其CEO、幾位總監、項目經理和數十位工程師/技術員,因經常在外或客戶公司工作,很少機會能够一齊在公司出現。他們都參加過我舉辦的MS-Outlook應用及資訊管理五常法的培訓,故能充分應用Outlook 各項功能,包括習慣了用「指定工作」去作工作管理( Tasks Managment),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如期完成率。 最近其CEO告訴 我,他已無須太留意其Outlook上指派同事的工作進度,可集中精力於業務發展上。
總結:
Outlook 中的「工作」功能,是十分全面和強大的,企業用家若能配合「資訊管理五常法」,善用於管理自己的工作,或指派工作予團隊負責的同事,定能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如期完成率。歡迎支持這網誌文章的朋友加入為「追蹤者」,以示支持。
© 2011 版權所有,轉貼時請注明出處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MS-Outlook 「工作」的應用 - 教學篇 (一)
大部分採用MS-Outlook作為資訊管理系統的企業,都缺乏對使用者的培訓,甚至任由員工將已購買的Outlook 閒置一旁,只使用跟Windows 來的免費電郵程式Outlook Express,或只憑員工對Outlook 的淺薄認識,能懂得收發電郵的基本操作便算,以致白白浪費了Outlook 的強大資訊管理功能,忽略了這可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更可能間接引致企業通訊文化低落。
在Outlook 七大功能(電郵、行事曆、聯絡人、工作、記事、日誌和Outlook Today)中,「電郵」是所有用家必用的功能(雖然大部分人只懂得應用百分之十的電郵功能),「行事曆」及「記事」有些人間中會用,「聯絡人」只會被用作記下電話及電郵地址,「日誌」是絕少人用的,「Outlook Today」有些人從未見過,「工作」這功能也較少人用,就算用者也多數只會用一半。
其實「工作」(Tasks) 在Outlook中是一項重要的功能,所以在Outlook Today 中被置於行事曆和郵件中間,是工作管理的好幫手,特別是管理人的絕佳跟進任務的好工具。
「工作」可分為提醒自己的工作,和指派予別人的任務二種。詳述如下:
(一) 提醒自己的工作
不同崗位的工作者,除每日的經常性工作外,都有不少重要工作項目是有完成期限的。有些是自己承諾予客戶(外部客戶及內部客戶)的,有些是上司以電郵或口頭指派的。有些是單一次性工作,有些是週期性工作。Outlook 的「工作」都可被用作記下、提醒和記錄,方便工作管理。
建立一項工作的步驟如下(以Outlook 2007為例):
1) 在「工作」Tasks 的工具列中,選按<新增>New進入以下畫面,在Tasks分頁下,填上主題Subject,開始日期Start date,到期日Due date、提醒 Reminder 日期和時間。也可按選類別Categorize作分類,和Follow Up作跟進。
2) 如屬週期性工作,可於Tasks 分頁中按 <週期性> Recurrence ,在對話盒中之<循環模 式>Recurrence Pattern 及<循環範圍>Range of Recurrence 選填適當的數字,例如由現在開始每月的第28日,然後按
OK。
3) 如需插入文件或郵件,可於Insert 分頁下按Attach File 加入文件,或按Attach Item 加
入郵件,或其他如圖表、圖符、名片,超連結等。
4) 最後,按左上角的<儲存後關閉>Save & Close 以完成這項工作的建立。你便可於
「工作」 及"Outlook Today" 中看到這項工作,也可隨時點擊之打開作編輯。若是週期性工
作,Outlook 會顯示最近週期的工作,待這工作完成,它然後才顯示下一週期的工作。
待續......





在Outlook 七大功能(電郵、行事曆、聯絡人、工作、記事、日誌和Outlook Today)中,「電郵」是所有用家必用的功能(雖然大部分人只懂得應用百分之十的電郵功能),「行事曆」及「記事」有些人間中會用,「聯絡人」只會被用作記下電話及電郵地址,「日誌」是絕少人用的,「Outlook Today」有些人從未見過,「工作」這功能也較少人用,就算用者也多數只會用一半。
其實「工作」(Tasks) 在Outlook中是一項重要的功能,所以在Outlook Today 中被置於行事曆和郵件中間,是工作管理的好幫手,特別是管理人的絕佳跟進任務的好工具。
「工作」可分為提醒自己的工作,和指派予別人的任務二種。詳述如下:
(一) 提醒自己的工作
不同崗位的工作者,除每日的經常性工作外,都有不少重要工作項目是有完成期限的。有些是自己承諾予客戶(外部客戶及內部客戶)的,有些是上司以電郵或口頭指派的。有些是單一次性工作,有些是週期性工作。Outlook 的「工作」都可被用作記下、提醒和記錄,方便工作管理。
建立一項工作的步驟如下(以Outlook 2007為例):
1) 在「工作」Tasks 的工具列中,選按<新增>New進入以下畫面,在Tasks分頁下,填上主題Subject,開始日期Start date,到期日Due date、提醒 Reminder 日期和時間。也可按選類別Categorize作分類,和Follow Up作跟進。
2) 如屬週期性工作,可於Tasks 分頁中按 <週期性> Recurrence ,在對話盒中之<循環模 式>Recurrence Pattern 及<循環範圍>Range of Recurrence 選填適當的數字,例如由現在開始每月的第28日,然後按
OK。
3) 如需插入文件或郵件,可於Insert 分頁下按Attach File 加入文件,或按Attach Item 加
入郵件,或其他如圖表、圖符、名片,超連結等。
4) 最後,按左上角的<儲存後關閉>Save & Close 以完成這項工作的建立。你便可於
「工作」 及"Outlook Today" 中看到這項工作,也可隨時點擊之打開作編輯。若是週期性工
作,Outlook 會顯示最近週期的工作,待這工作完成,它然後才顯示下一週期的工作。
待續......
歡迎支持這網誌文章的朋友加入為「追蹤者」,以示支持。
© 2011 版權所有,轉貼時請注明出處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iPad 2 + MTV7000D = 全方位個人影視娛樂方案 (一)
自2008年我居住的大埔區開始可以接收數碼電視廣播,當時各大品牌的電視機仍未推出內置調諧器的iDTV,我便購買了採用Sigma Designs SMP8635 處理器的Magic TV機頂盒MTV3000接駁高清電視機收看高清/標清電視節目,鑑於對Magic TV的影音質素、遙控器及電視操作界面的用家友善設計的滿意,其後於2010年買了取名為高清電視錄影機的MTV3600D (雙數矽CMOS調諧器,內置500G硬碟),錄播地面數碼電視節目,也算方便。
除了收看地面數碼電視外,我也有訂購Now TV寬頻電視節目,包括一些高清的頻道,由於時間關係,很多精彩的高清電視頻道節目,不能即時收看,但當時的錄影機有輸入端子的機種不多,頂多可以色差輸入端子連接Now TV機頂盒作模擬訊號錄影,惟預約二部機作錄影的步驟繁複,令人興趣大減,故多錯失觀賞的機會,就算成功錄影到的影音質素也不算高。
現在Magic TV 的旗艦級高清錄影機MTV7000D 除了採用最新的Sigma Designs SMP8655 處理器和1000G的儲存量外,更俱有以下多項超好用的功能:
- 設有二個HDMI、一個色差及二個AV輸入端子,其超強的Magic Link功能,可連接Now TV及Cable TV機頂盒作無縫觀賞及錄影,及連接其他影音設備(例如藍光碟機、DVD機、多媒體播放機等)。可用作錄製藍光碟及DVD節目於其1000G的內置硬碟中。
- 全新軟件版本6,俱影音串流功能,可用iPhone、iPad及Android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以其App 隨時隨地經WiFi 或3G 收看MTV7000D直播地面數碼電視、連接了的Now TV、Cable TV各頻道節目,可隨時轉台及選播其他已連接的影音設備的內容。
- WiFi無線局域網支援,可以在同一WiFi下, 用iPhone、iPad及Android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App 遙控操作MTV。
- 可從增強的iEPG電子節目表或在網上輕鬆預約錄影地面數碼電視、Now TV及Cable TV 四個電視台七天的電視節目。
- 其Magic TV Share 功能,可經網絡共享錄影節目及儲存空間。例如我客廳中的MTV 3600D可播放在二樓家庭影院的MTV7000D的1,000G 儲存空間所錄內容。
- 雙調諧器,DMB-T/H多載波及單載波模式,除了香港的TVB及ATV共11個頻道外,在可接收足够強度大陸電波訊號的地方,可收看中國大陸數碼電視節目。
- 支援MHEG-5互動電視功能,可收看即時新聞、氣象資訊、彩票結果等資訊。
- AVCHD 攝錄機節目播放。
- 暫停直播電視及即時重溫(時光倒流)。
- 重複預約錄影,一次設定可自動追蹤錄影全套劇集的每一集。
- 可編輯已錄影節目,添加書簽,及將節目轉移到外置USB硬碟或手指。
- 可連接USB硬碟機,支援2,000 G 的硬碟,即可擁有合共3,000G的儲存量的影視庫。
- 可經互聯網作系統升級,輕易享用不時增加及改良的功能。
- 設計精美和實用佈局的智能遙控器,帶有四個可以學習電視機的學習按鈕,並可用以轉換外置輸入如NowTV 或Cable TV及用作選台。即是只須用一個遙控器便可於免費及收費電視選台,十分方便。
在iOS 的Apps Store 中可免費下載一個名為 "Magic TV Streaming" 及一個名為 "Magic TV Remote" 的App用。經設定App 及家中的Router 後,可經WiFi 或3G 在家或在外經iPhone/iPad/Android 裝置收看 MTV7000D 連接的器材帶來的免費及收費電視節目。
我在MTV7000D 的設定,是HDMI 1 輸入端子連接Now TV 機頂盒,HDMI 2 輸入端子連接PS3, 色差輸入端子連接Hi Media 300D 多媒體播放機,以便可以經MTV7000D 在家或在外觀賞藍光碟、DVD及NAS 中的影片。我最喜歡在家中內聯網下,可將畫質調較至最高質素, 以iPad 2 經App收看串流電視,無論在家中任何地方,包括在花園進餐,甚至上廁所也不會錯過直播精彩球賽的入球情況,其流暢及清晰的畫質是令人感到滿意的。若是在外間用3G 收看,便須將畫質調低,以換取流暢度。 此外,我也喜歡隨時隨地用iPad/iPhone 在網上查看TVB,ATV 及Now TV 各高清頻道的節目表,有喜歡的節目便一按預約錄影,充分利用那1000 G 的影視節目儲存庫,方便日後隨時觀賞。
以iPad 2 配合用MTV7000D,我覺得是目前一個最好的全方位個人影視娛樂方案,值得在此向各讀者及朋友介紹。若有疑問或設定上的查詢,歡迎使用文章下端的意見欄提出,互相交流。
iPad 2 + MTV7000D = 全方位個人影視娛樂方案 (二)
© 2011 版權所有,轉貼時請注明出處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iPad 應用分享(五) - 我的日記
我於八月一日開始了一項新的個人寫作習慣,就是應用iPad 的一個名叫 My Secret Diary 的免費程式,每天寫日記。
沒錯,是真正的「寫」日記,在iPad上用手指寫字,原來可以幫助我,在這應用電腦打字多過用紙筆寫字的時代,能保持正確寫中文字的記憶。 在iPad上寫字,若筆劃次序不正確或太潦草,是難以寫出正確的中文字。經過這十五天寫日記的經驗,令我的「寫正字」技巧進步不少。
這App 介面設計精美,功能好用。經自設密碼鎖打開日記簿後,在預設每日一頁的位置寫日記內容,限制不能寫多過一頁紙,這令用家習慣行文精簡,反正不是寫年報啊。在日記中,可隨時加「備忘」貼紙、像寶麗萊相片的「照片」(從iPad 的相機膠卷中選取)、圖符貼、書簽、音樂及月曆(可點選日期打開該頁日記)等。它鼓勵我留意每日發生的事物,用iPhone拍下一二幀快照,貼在日記中,代替千言萬語。
上月有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論語中的名言」的書給我,是作家南懷瑾先生對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的經典<論語>中的名言,以深入淺出充滿睿智的解讀,令讀者可通過這書輕鬆喜悅地進入<論語>的境界,以領會<論語>的真義,對提高自身的人生價值大有裨益。 我每日都讀一節並將閱讀心得記下日記中,以作反思。此外、也記錄每天清早的體重,以作飲食及運動的調節。
用iPad寫日記的另一方便之處,是可隨時隨地撰寫和編輯,我通常在每晚睡覺前寫,但有時於早泳更衣後,坐在俱樂部大堂疏化等候太太時作補充及優化。
這App現時可免費下載,期望日後能不斷改良,例如增加密碼鎻至6 位數,可於雲端作備份等功能。
我相信應用這App 寫日記的方式和樂趣,能令人可堅持這良好的習慣。在此與讀者朋友分享,有興趣寫日記的值得一試。


沒錯,是真正的「寫」日記,在iPad上用手指寫字,原來可以幫助我,在這應用電腦打字多過用紙筆寫字的時代,能保持正確寫中文字的記憶。 在iPad上寫字,若筆劃次序不正確或太潦草,是難以寫出正確的中文字。經過這十五天寫日記的經驗,令我的「寫正字」技巧進步不少。
這App 介面設計精美,功能好用。經自設密碼鎖打開日記簿後,在預設每日一頁的位置寫日記內容,限制不能寫多過一頁紙,這令用家習慣行文精簡,反正不是寫年報啊。在日記中,可隨時加「備忘」貼紙、像寶麗萊相片的「照片」(從iPad 的相機膠卷中選取)、圖符貼、書簽、音樂及月曆(可點選日期打開該頁日記)等。它鼓勵我留意每日發生的事物,用iPhone拍下一二幀快照,貼在日記中,代替千言萬語。
上月有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論語中的名言」的書給我,是作家南懷瑾先生對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的經典<論語>中的名言,以深入淺出充滿睿智的解讀,令讀者可通過這書輕鬆喜悅地進入<論語>的境界,以領會<論語>的真義,對提高自身的人生價值大有裨益。 我每日都讀一節並將閱讀心得記下日記中,以作反思。此外、也記錄每天清早的體重,以作飲食及運動的調節。
用iPad寫日記的另一方便之處,是可隨時隨地撰寫和編輯,我通常在每晚睡覺前寫,但有時於早泳更衣後,坐在俱樂部大堂疏化等候太太時作補充及優化。
這App現時可免費下載,期望日後能不斷改良,例如增加密碼鎻至6 位數,可於雲端作備份等功能。
我相信應用這App 寫日記的方式和樂趣,能令人可堅持這良好的習慣。在此與讀者朋友分享,有興趣寫日記的值得一試。
歡迎支持這網誌文章的朋友加入為「追蹤者」,以示支持。
© 2011 版權所有,轉貼時請注明出處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Blogger 讀者須知 - 如何成為支持網誌的「追蹤者」
「施比受更為有福」是聖經 (使徒行傳 20:35)的金句,無論基督教、天主教徒,或其他宗教人士都樂於與別人分享。除了近期香港八成半的嗎咪們樂於與朋友分享其BB的便便(一笑),Facebook上億萬人經常與相識及不相識的人分享其喜怒哀樂、照片、影片、對事物的感受和以「打咭」報道自己的行踪外,無數像筆者一樣的博客,也藉其網誌與人分享其文章、知識、經騐和感想等。
3. 如果想介紹該篇文章予其他朋友,可按電郵信封的圖符,便可進入另一填寫朋友的電郵地址及訊息的網頁,以透過電郵推介該文章予朋友。
4. 其他分享 - 可按各不同圖符分別透過電子郵件、網誌、Twitter、Facebook、Google Buzz 等作分享。
Blogger 有一名叫「追蹤者」(Follower)的功能,很多讀者都不明白其功能和加入為追踨者的正確程序,以致不少有四、五年或以上年資、曾發佈數百篇文章的資深網誌,也祗有廖廖十數個追蹤者。很多位對筆者的網誌表示支持的朋友及願意成為我的網誌的追蹤者,但真正能達到承諾的人很少,有些朋友坦誠表示不懂得如何加入為「追蹤者」。
以下是Google對「追蹤者」的說明:
「追蹤者」小工具非常實用,可助您拓展網誌的讀者群。 讀者瀏覽了他們很喜歡的網誌後,常因忘記網址而無法再次光臨。 不過,有了「追蹤者」小工具,讀者要再次來訪、成為您的忠實粉絲就容易多了。 我們強烈建議您撰寫「追蹤者」小工具的介紹文章,並鼓勵讀者成為您的追蹤者。
5. 出現下圖網頁,可選擇採用什麼名字顯示,也可加入相片,點選「公開追蹤」,建議不要選用「隱形追蹤」,因為這「默默的支持」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最後按「追蹤這個網誌」。
6. 當以下顯示「你已追蹤思.題. 分享」的網頁出現,只須按「完成」,以後便可見到你是在追蹤者會員行列中,明確表示你對這網誌的支持。
7. 如果你沒有按「登出」,那你的名字會出現在「追蹤者」下方,可隨時按「邀請好友」以邀請朋友試試這網誌,或分享這網誌連結至Facebook、Myspace、Twitter或其他社交網站。
不論是否「追蹤者」,也可要求網誌留有新文章時,自動以電郵寄給您,只需於Follow by Email中填上電郵地址,然後按Sunmit 便可。


在Facebook看到朋友的分享,欲表示喜歡或讚許的話,只須一按「讚」(Like) 便可,真正是「舉手之勞」 ,但在Google 的博客 (Blogger)上欲表示對該博客的個別文章的讚許、表達意見或分享予其他人,則有以下的方式(以筆者這網誌為例) :
- 若對某篇文章表示讚許,祗須在該文章結尾處的「反應」上的方塊上點擊「好玩、有趣、酷」,其旁邊的括號數字便會進一號碼,代表有多少人讚許。
- 若欲向作者表達意見者,可按「意見」(Comment)字,網頁便會展開一個「張貼意見」的留言窗口,輸入意見後選取「發表留言的身分」,便可按「張貼留言」鍵送出,或按「預覽」先行檢視才按鍵送出留言。
3. 如果想介紹該篇文章予其他朋友,可按電郵信封的圖符,便可進入另一填寫朋友的電郵地址及訊息的網頁,以透過電郵推介該文章予朋友。
4. 其他分享 - 可按各不同圖符分別透過電子郵件、網誌、Twitter、Facebook、Google Buzz 等作分享。
Blogger 有一名叫「追蹤者」(Follower)的功能,很多讀者都不明白其功能和加入為追踨者的正確程序,以致不少有四、五年或以上年資、曾發佈數百篇文章的資深網誌,也祗有廖廖十數個追蹤者。很多位對筆者的網誌表示支持的朋友及願意成為我的網誌的追蹤者,但真正能達到承諾的人很少,有些朋友坦誠表示不懂得如何加入為「追蹤者」。
以下是Google對「追蹤者」的說明:
想知道誰會定期閱讀您的網誌嗎?想為網誌建立公開的忠實讀者群嗎? 現在,Blogger 的「追蹤」功能將助您達成夢想! 使用者可以在 Blogger 中公開「追蹤」所有網址,讓網誌作者以及全世界知道他是這個網誌的忠實讀者。 有了「追蹤者」小工具,您可以在網誌中公佈網誌「追蹤者」,展現網誌的人氣,並吸引更多讀者持續閱讀您的新文章。
「追蹤者」小工具非常實用,可助您拓展網誌的讀者群。 讀者瀏覽了他們很喜歡的網誌後,常因忘記網址而無法再次光臨。 不過,有了「追蹤者」小工具,讀者要再次來訪、成為您的忠實粉絲就容易多了。 我們強烈建議您撰寫「追蹤者」小工具的介紹文章,並鼓勵讀者成為您的追蹤者。
我特在此介紹加入「追蹤者」的程序(以加入思.題. 分享網誌為例) :
- 點擊「加入這個網站」進入「追蹤思.題. 分享」網頁
2. 按自己擁有的電郵,例如Gmail、Yahoo Mail 去建立帳戶,如無該些電郵者(例如Netvigator的用戶)可按最下方的建立新的「Google帳戶」,按照出現的表單填寫所需資料去建立帳戶。
3. 例如選按Yahoo的圖符,輸入Yahoo 的電郵帳戶和密碼,按"Sign in"
4. 在下圖網頁,顯示將以Yahoo ID 登入Google,若正確可按「同意」。
5. 出現下圖網頁,可選擇採用什麼名字顯示,也可加入相片,點選「公開追蹤」,建議不要選用「隱形追蹤」,因為這「默默的支持」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最後按「追蹤這個網誌」。
6. 當以下顯示「你已追蹤思.題. 分享」的網頁出現,只須按「完成」,以後便可見到你是在追蹤者會員行列中,明確表示你對這網誌的支持。
7. 如果你沒有按「登出」,那你的名字會出現在「追蹤者」下方,可隨時按「邀請好友」以邀請朋友試試這網誌,或分享這網誌連結至Facebook、Myspace、Twitter或其他社交網站。
8. 在登入狀態下,可隨時按「選項」的下拉菜單,選取「網站設定」、「邀請好友」或「登出」等設定。當選按「網站設定」時,會出現下圖。
- 在「基本」選項中,可對您的個人資料作「編輯基本資訊」、「新增照片」或「新增連結」,甚至可變更線上個人資料。
- 在該網誌的設定,可更改您正在追蹤是以「公開地」或「匿名地」。新增或移除社交網站連結。
- 可按「停止追蹤此網站」作停止追蹤,若日後欲追蹤此網誌,可重新於「追蹤者」下方按「加入這網站」然後按「追蹤這網誌」便可重新成為追蹤者。
9. 在「訊息功能」設定中,除可點擊「變更電子郵件地址」作電子郵件變更外,也可選取以下選項:
- 「容許網站其他會員發送電子郵件予您」(Allow site members to send messages to your email address.)
- 接收「思.題. 分享」寄送的網站電子報和郵件。(建議選取)
10. 最後,按「完成」 完成設定,返回網誌
如不欲加入為「追蹤者」,只欲訂閱發表文章或留言,可按訂閱於Google Reader中閱讀。
不論是否「追蹤者」,也可要求網誌留有新文章時,自動以電郵寄給您,只需於Follow by Email中填上電郵地址,然後按Sunmit 便可。
歡迎各讀者朋友,特別是曾參加過筆者舉辦的PIM/EIM/IM5S 培訓課程的朋支,按以上步驟加入成為「思. 題. 分享」網誌的「追蹤者」及會員,除了是對筆者的鼎力支持、鼓勵和公開表示是這網誌的忠實讀者外,也方便自己日後可以直接在「Blogger 資訊主頁」中閱讀最愛網誌的新文章。此外,也希望見到您們對我的文章的回應、意見或讚許。
© 2011 版權所有,轉貼時請注明出處
訂閱:
文章 (Atom)